预定热线

13972005977

走进秭归屈原家乡,了解屈原故里文化

屈原故里旅游攻略湖北旅游网2020-03-20
[导读]走进秭归屈原家乡,了解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


【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 / 门票预订

走进秭归屈原家乡,了解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    

屈原故里景区位于秭归县新县城,毗邻三峡大坝且直线距离为600米,占地面积约500亩,高峡平湖美景尽收眼底,同时以屈原祠、江渎庙为代表的24处峡江地面文物集中搬迁于此,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其保护区主要内容包括以屈原祠为主的屈原纪念景区,以新滩古民居、峡江石刻、峡江古桥等为重点的三峡古民居区,以及屈原文化艺术中心、滨水景观带等景点。
  屈原故里景区开发建设是以激扬屈原文化、追溯峡江楚韵、拥览天筑情怀为主题思路,突出屈原故里文化底蕴,增加文化内涵,把秭归县丰富的历史文化、民俗文化与屈原文化资源结合起来,培育和发展具有巴风楚韵的文艺、戏曲、表演和饮食,拓展和发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祭祀、娱乐活动和旅游服务项目;同时注重开发具有三峡地方特色的历史文物、宗教文化、民居文化、茶文化等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产品。
  屈原祠是该国家文物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屈原祠原址在秭归归州城东五里的“屈原沱”处,唐代始建,元丰三年(公元1080年)更名为“清烈公祠”。1976年7月,因葛洲坝水利工程兴建,迁建至归州,更名为“屈原祠”。如今,因三峡大坝建设,新建的屈原祠位于凤凰山的山梁上,面向东南,与三峡大坝正面相对,有山门、两厢配房、碑廊、前殿、乐舞楼、正殿、享堂、屈原墓等建筑组成。
  屈原故里景区的开发建设重在宏扬中国传统文化,继承与发扬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,把屈原和秭归丰富的文物资源、历史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结合起来,打造三峡文化旅游精品,最终打造成三峡地区文物保护的示范区、全国着名的文化旅游区 。
屈原故里景点有哪些?
——屈原祠——
在秭归,早的一座屈原祠建于唐元和15年,即公元820年,由归州刺史王茂元在秭归归州东5里之屈原沱首度主持修建。宋元丰3年即公元1080年,宋神宗赵顼封屈原为“清烈公”,亦称“清烈公祠”。
——景贤门——
原归州古城南门。城楼面阔三间共12.6米,每间进深5.4米,平面呈单排无廊柱网式布局。门外匾额阴刻有“景贤门”,城砖上有“嘉庆九年”及“归州”字样。
——屈子桥——
屈子桥是三峡古桥中唯一以屈原名字命名的桥梁,1917年当地百姓为纪念屈原而建。桥面长13.7米,桥面宽3.45米,桥高6.5米,矢高2.6米,桥跨度5米。“屈子桥”三个大字和桥上的石刻非常漂亮,堪称艺术瑰宝,但至今不知系何人所作。
——桔颂广场——
秭归是屈原的故乡,这里山青水秀,盛产柑桔,屈原青少年时候的千古名篇《桔颂》就写于此地,桔颂广场是为了纪念而得名。
——雏凤广场——
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,而楚人崇尚的就是凤凰。广场边的自然山体,是按凤身造型进行绿化的,整个凤身顺山体一直绵延向前,并与旅游区检票口凤头石雕相连,就形成了“雏凤展翅”的造型。
——“凤回头”雕塑大门——
凤头石雕是取材于楚国出土文物中典型的凤造型,以花岗岩材质雕刻而成,形态拙朴典雅,古风盎然。
——峡江古民居群——
峡江古民居多来自新滩。新滩位于西陵峡中牛肝马肺峡上游,因这里滩急水险,便自然成为长江中上游一个重要的物资集散地,当时收入颇丰的船老板和商人竟相在此地营造房屋,相互攀比,久而久之,形态各异、风格独具的民居就拔地而起了。
——九龙奔江——
归州老城西门外江边有九道石梁,传说它是古时候九条汉子变的,故称“九龙奔江”,现因三峡大坝建成蓄水,那九道石梁沉入了江底。
——屈原广场——
主广场采用与屈原祠中轴对称的手法,按照能同时容纳15000人,可以屈原祠或三峡大坝为背景进行演出的要求进行设计,具有主题鲜明、简洁大气的特点。
——听风驿站——
位于屈子桥附近。可供游人休憩,因座落在长江边上,远眺着三峡大坝,临江御风,听涛拍岸,故名。
——千善桥——
为风雨廊桥结构,桥身正面嵌有石匾,上刻“千善桥”三字,其上的小字为“光绪贰拾柒年春月立”。
——迎和门——
据说,归州古城总共有一百二十五座城门,归州城有“北门贯”的地名,本地方言的“北”和十百千的“百”谐音,城外有上石门和下石门的地名,石头的“石”和八九十的“十”谐音,这就构成了归州城的一百二十座城门。
——屈原墓——
屈原墓由享堂及墓体组成,享堂又称祠堂,是用来祭祀死者的,其作用与供死者灵魂日常起居的寝不同。
——屈原故里牌坊——
“屈原故里”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为郭沫若先生一九六五年所书。在古代,每个古城都有自己的牌坊,它又是一种地位和权力的象征。牌楼为四柱三楼结构,建筑为庑殿灰瓦顶,大家仔细看上面的吻、垂脊、正脊、勾头、滴水,全部由碎瓷片粘贴而成。


标签:秭归屈原故里 打印

其他屈原故里旅游攻略文章

消息

返回顶部